&ep;&ep;周村正摇头:“不敢,只识得几个字。”

&ep;&ep;一边说着,一边把自家的户籍递了上去,指了竹简上他的那一部分道:“这是我的户籍信息。”

&ep;&ep;“周九章?”差吏接过,跟周村正确认之后依样登记起来,等登记好了,才翻开另一本名册核对,“大兴庄,九户是吧?是你们哪家自己买还是几家合买?”

&ep;&ep;连合买也买不起,情愿拿人力耕田的也大有人在,因有此一问。

&ep;&ep;“九户合买。”卢家大房还未落下户籍,自然算不得户数。

&ep;&ep;“成,户籍递上来吧,我来立借据,你们看过无误签字画押。”

&ep;&ep;周村正摇头,“不用,差爷,我们带了银钱。”

&ep;&ep;“不是赊欠?”

&ep;&ep;那差吏下意识就抬头看周村正一行人,这真不怪他,在这坐了一个多时辰了,看的人那是真多,买的却是一个没有。这刺史夫人刚放话说可以赊欠呢,大兴庄马上就买了,可不就以为是赊欠的?

&ep;&ep;就连范氏身边那女婢都格外多看了眼前这一群人一眼,别说,和这几个月来见多了的面黄肌瘦还真不一样,这一伙人从老到少,不分男女,面色都还挺好。

&ep;&ep;大兴庄。

&ep;&ep;女婢暗暗把这庄名给记住了。

&ep;&ep;两人的打量不过一抬眼一转念的功夫,周村正那边道:“刺史大人和夫人高义,惦着百姓民生,我们手头正好拿得出这银钱,不敢沾这便宜。”

&ep;&ep;说着把路上各家已经凑给他的一堆小银块子拿了出来,不多不少,正好是十五两:“官爷您验一验。”

&ep;&ep;那差吏验银,女婢见形势颇好,也不再多留,转身回去准备与自家娘子回禀了。

&ep;&ep;范氏一直瞧着呢,只大兴庄众人去登记后离得略远了,具体说些什么听不大清,女婢回来后就把这事与范氏说了,范氏听得挑了挑眉,格外多打量了大兴庄众人一眼,道:“气色是比旁人好些,倒是少见,叫大兴庄?”

&ep;&ep;经了这几年乱世,普通百姓能过成这样的还真不多见,尤其那一群人不是一个两个气色好,是人人都还不错。

&ep;&ep;稀奇。

&ep;&ep;真是平头百姓吗?

&ep;&ep;身侧女婢还没来得及回话,忽而蹲了个福礼:“郎主。”

&ep;&ep;范氏转头,才看到一早就扎进前衙的夫君不知何时竟是已经回来了,她眸光一亮,笑着唤了声三郎。

&ep;&ep;曾刺史往她旁边站着朝窗外看了一眼:“在说什么?”

&ep;&ep;隐约是听到大兴庄。

&ep;&ep;“看外头买牛和家禽的情况。”

&ep;&ep;女婢见她家娘子又是这样简单两句带过,不由帮着道:“家禽还好,城里居民听到消息来买的颇多,牛就难了,价钱低到十五两一头,一个上午,看的人多,买的人一个没有,刚才娘子直接允了赊欠,这才算是有动静了。”

&ep;&ep;打小一起长大的婢女,不肯叫她白出钱出力,事事要帮她说出来,范氏只看她一眼,倒没说什么。

&ep;&ep;女婢敛了目,低垂下了头。

&ep;&ep;范氏才笑笑,道:“几年动乱,大乱前粮价就涨得极高了,想是大多数人身上都没了银钱,不赊欠也买不起,总不能牛在衙门口闲着,地在那抛荒。”

&ep;&ep;“妃娘。”曾刺史握住妻子的手,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,“多谢你。”

&ep;&ep;两个女婢颇有眼色,相视一眼很快退了开去。

&ep;&ep;范妃娘笑看曾三郎:“不与我黑脸了?”

&ep;&ep;曾刺史想到昨天陡然听到信时的惊与喜,当然,惊吓更多,尤其看到她带着那么我辎重、家禽和牲畜上的路,往刺史府回的一路都在后怕。他瞪她一眼:“下次胆这么大,不止黑脸。”

&ep;&ep;范妃娘却半点不怵,倒去捏曾三郎的脸:“三郎你还是笑着我最喜欢。”

&ep;&ep;曾三郎忙退一步,四下看了看,见守库房的小吏正低着头,不知有没有看到,他自作镇定,却以近乎唇语的低声与范妃娘道:“在外边莫闹。”

&ep;&ep;范妃娘看他脖颈开始泛红了,笑了起来,啧一声:“珩儿都三岁了,你怎还是这样薄的面皮。”

&ep;&ep;最后半句一样的低声,只夫妻二人听得。

&ep;&ep;曾三郎捉住她那双爱作乱的手,“走了,回后衙吧。”

&ep;&ep;一边走,一边还格外正经的问:“刚才在说什么大兴庄?他们买牛了?也是赊欠?”

&ep;&ep;“嗯,第一个买牛的庄子,挺难得,我这边允了赊欠,他们倒真金白银掏了出来。”

&ep;&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