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但这种事,对于普通民众,即便是那些中产阶级,都是倾家荡产的陷阱。

&ep;&ep;苏叶立刻提起笔,写了一篇犀利的报道,分析了这支股票的虚高是不正常的,肯定是幕后有人推动,就为了收割大家的钱包。

&ep;&ep;她还一五一十分析了自己之前用的手段,以及现在背后之人用的方法,提醒大家警惕。

&ep;&ep;她把自己做的事都栽赃到这个人身上了,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。

&ep;&ep;同时也给俱乐部成员再开了一次会,告诉他们要保密,因为要是被人知道他们现在有这么多钱了,就会有人打他们的主意,然后烦得他们再也没时间做研究了。

&ep;&ep;这些一心沉浸在科研中的人,对其他事都不敏感,但说到会打扰他们的研究,当即警觉,表示自己什么都不会说。

&ep;&ep;当然,也不是没发现苏叶目的之人,但能发现就说明他们是明白人,自然知道如果这件事曝光,对俱乐部会是一个大麻烦。

&ep;&ep;因此他们也会选择闭嘴,反正好处拿了,省下口水又有什么不好。

&ep;&ep;那篇文章做了加急,第二天就在《大英外交报》刊登出来。

&ep;&ep;因为之前的粮食危机事件,以及上面时不时刊登国外有趣的新闻,尤其是国外王室的不靠谱,让伦敦人民喜闻乐见。

&ep;&ep;在购买报纸的时候,他们下意识也会购买一份《大英外交报》。

&ep;&ep;毕竟这报纸又好玩又有用,不是纯粹的看热闹,读起来又有趣,那何妨读一读呢。

&ep;&ep;因此《外交报》很快就打响了名声,成为了继《新女性报》之后,又一快速崛起的报纸。

&ep;&ep;当然它的销量远远不能和《新女性报》相比,收到的稿件数量也差一大截,还是需要苏叶这个主笔人时不时提供观点新颖的稿件。

&ep;&ep;但毫无疑问,它已经在民众心里奠定了特有的形象,新鲜,有趣,真实,站在民众的角度,关注外交和民生。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相信了这份报纸是为了大家好,因此对于上面登载的,有关于德国甜菜股票虚高的假象,也没有丝毫怀疑。

&ep;&ep;很多原本被报纸鼓吹,弄得心痒难耐,想要借此捞一笔的人,也冷静下来,打算再观望观望。

&ep;&ep;只零星几个不信邪的人,依然大把买入股票,可更多的人还是迟疑了。

&ep;&ep;而这一迟疑就带来了连锁反应,幕后推动之人意识到不好,立刻决定抽身,打量抛售自己手里的股票。

&ep;&ep;他不是一个人,而是联合了好些商人,共同炒热这支股票。

&ep;&ep;那些有关于德法两国打听来的消息,也是他们放出去的,甚至他们有手段有人脉,把事情做的真真的。

&ep;&ep;有多真呢?

&ep;&ep;就连德法两国的贵族都相信了,甚至还有人暗暗做了准备,打算跑到英国或其他国家避难。

&ep;&ep;可见他们的能量和实力,手上的股票自然不少,他们一抛售,价格呈断崖式下跌。

&ep;&ep;第二天原本21英镑一股,直接跌到了16英镑。

&ep;&ep;第三天跌到了12英镑,大量股民反应过来,也快速抛售,这更是加剧了股票的下跌。

&ep;&ep;第四天直接到了7英镑,要不是交易所到点要关门了,还会跌得更惨。

&ep;&ep;第五天苏叶拿出了五十万英镑购买股票,阻止了这股颓势,让股价稳定在7英镑的价格。

&ep;&ep;她这么做是为了那些普通股民们,给他们一个机会,套现离开这个注定崩盘的股票。

&ep;&ep;但这点钱,也只够让下跌的趋势暂缓一天,也就是说,第六天如果他们还没有果断把股票卖掉,那赔本是必然的。

&ep;&ep;原本1先令7便士的股票,7英镑卖出去,有些人已经赚了,而在价值更高的时候购买股票的人,7英镑也不会让他们彻底亏死,算是苏叶这个始作俑者一点小小的补偿。

&ep;&ep;当然,如果他们贪心不足,还抱有侥幸心理,那就不能怪她了。

&ep;&ep;毕竟资本博弈,从来就是血腥残酷的,一秒天堂,一秒地狱从来不是说说的。

&ep;&ep;说到底,没有那个金刚钻,就不要拦瓷器活。

&ep;&ep;没那个本事,就不要想着发那个财,踏踏实实赚自己能赚到的钱,然后一点点积累,也能让自己越过越好。

&ep;&ep;毕竟这是一个腾飞中的国度,但凡你努力一点,机会还是很多的。

&ep;&ep;就像她设想的那样,第六天更多人抛售股票了,而且是散股,大部分股民已经反应过来,不可能再有机会了,再不卖掉,他们会赔得裤子都不剩。

&ep;&ep;好在这个时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