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圣上被绑是因为意外,雷英在清风楼上看到官家,作为打家劫舍的江湖人,他们劫富济贫,绑架官家是为了要赎金。

&ep;&ep;而清风楼掌柜是他们的同谋,两人合伙,一个绑人,一个藏匿,拿到赎金后,雷英带着弟兄们离开汴梁避避风头,等到事情平息后,回来继续作案。

&ep;&ep;两人并不认识官家,只是觉得官家穿着富贵,临时起意才有了这次的绑架案。

&ep;&ep;至于信阳候,因为贪财,一直在给清风楼当靠山,以至于清风楼无人敢惹,也就无人觉察其隐藏的秘密。

&ep;&ep;信阳候说不上无辜,为了张珦给的那些银两,欺压了不少商家,找了许多平民百姓的麻烦。

&ep;&ep;比如城外路村米家有一家传的美酒,米家没打算卖,可信阳候知道后,就带着人打上门,强迫人家卖房方。

&ep;&ep;最后这米家老爷子因没保住祖传的酒方,上吊自尽了。

&ep;&ep;信阳候这算是逼死人了,再加上其他大小问题,死刑少不了,且被官家剥夺了侯爷的爵位。

&ep;&ep;但其家人却是保住了,毕竟犯得不是谋杀的大罪,虽然牵扯到官家被绑的事件中,但并没有谋反的心,就不用牵连了。

&ep;&ep;官家是知道信阳候的愚蠢和无能的,知道谋反和他无关,但他也不无辜,因此不打算放过他。

&ep;&ep;与此同时,和雷英一起动手的那些江湖人全部被斩,清风楼中帮着盯梢,知道内情的,也都判了流放。

&ep;&ep;如果他们家里愿意拿银钱打点,流放路上还能安稳点,最后平安抵达目的地。

&ep;&ep;可要是无人来帮他们,流放千里真的会要人命的。

&ep;&ep;张让属于知情人,还帮着打探了不少情报,因此也是流放。

&ep;&ep;至于剩下的张家人,官家并没有治他们的罪,甚至下旨嘉奖其忠义的品行。

&ep;&ep;冲着他们养大了祡氏血脉,官家不仅不罚,还奖了,充分说明了官家的气度和宽容。

&ep;&ep;这不是说当初□□做的不对,而是此一时彼一时。

&ep;&ep;当年□□刚刚篡位成功,黄袍加身,大宋上下肯定有很多人反对他,如果他们知道柴宗训庶子流落民间,一定会打着他的旗号谋反。

&ep;&ep;因此□□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围剿了川地的张家人,并对外宣布,祡氏血脉被张家人养死了。

&ep;&ep;这算是一劳永逸杜绝谋反的法子。

&ep;&ep;可今时不同往日,赵家已经坐稳了江山,不怕谁来抢谁来夺,且□□祖训,善待柴家血脉,官家不过是践行此遗言罢了,却可以为自己争得仁善的美名。

&ep;&ep;最后,官家宣布,为这一支祡氏血脉封一个侯爷之位,让他们和其他柴家人一样,永享富贵。

&ep;&ep;并给张家人赐下田地和数金,嘉奖其品行。

&ep;&ep;此举成功转移了朝臣关注的焦点,让他们把视线从官家被绑的重大案件中,转移到对张家人和柴家血脉的安置上。

&ep;&ep;一场涉及绑架的谋反案就这么轻轻揭过了,消失于无形,朝堂还是那个朝堂,只是官家已不再是之前那个一心怀柔的官家。

&ep;&ep;为了铲除襄阳王,他开始不动声色布局,而了解内情的包大人,暗中配合他。

&ep;&ep;在这种表面平静,暗地里波涛汹涌的氛围中,今年科举终于开始了。

&ep;&ep;不说学子们,就连包大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
&ep;&ep;今年真的流年不利,科举前短短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多事,他都要怀疑,此次科举真的能否顺利举行?

&ep;&ep;索性,在包大人的严厉监管下,科举顺利进行,从开考到放榜,没出现任何意外。

&ep;&ep;放榜的时候,苏叶也去凑了个热闹,主要是想看榜下捉婿。这可是宋朝的保留节目,不管是达官显贵,还是富绅豪门,都会抢着把女儿嫁给绿衣郎。

&ep;&ep;在他们眼里,是不是门当户对都不要紧,只要你是新科进士,只要你还未娶,就是最好的金龟婿。

&ep;&ep;为了给自家闺女弄一个金龟婿回去,这些人往往会带着打手守在放榜的地方,等看到年轻的,帅气的新科进士,会直接上前抢人。

&ep;&ep;先不管其他,抢回去再说,等回去了,安全了,再来细细询问,是否成亲,是否已有婚约等等等等。

&ep;&ep;如果没有,那太好了,这就是天赐姻缘。

&ep;&ep;所以这一天会非常热闹,苏叶早有耳闻,兴致勃勃赶来围观。

&ep;&ep;她到的时候,贡院前已经围满了人,即便离放榜的时间还有好一会儿,可耐不住大家心里急切。

&ep;&ep;她找了几个地方,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