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戚将军本就是鞑靼和瓦剌的死敌,他的儿孙也不逞多让,为新朝把北方打回去了,并对鞑靼和瓦剌的主力造成重击,让他们多年没余力南下。

&ep;&ep;战争结束后,他们齐齐解甲归田,回到东北边城巨鹿城,守护戚将军陵墓。

&ep;&ep;戚家依旧认为自己是前朝遗臣,不肯受封本朝,但作为戚将军后人,他们绝不允许北边外族侵扰中原百姓。

&ep;&ep;因此打完了,他们自己就回去了,压根没管□□是什么想法。

&ep;&ep;□□无可奈何,只能夸赞一句,戚家人真勇将也。

&ep;&ep;说来戚家虽然不愿受封,但大楚历代皇帝都不曾苛待,给戚家赏赐了不少田地,还命其建立祠堂,让戚将军世代享巨鹿城百姓香火。

&ep;&ep;这座城池因为戚将军一直安然无恙,戚家在这里也享有特殊地位。

&ep;&ep;每任知府和边将上任,都要来戚家拜码头,这不是说戚家蛮横,而是出于对戚将军的敬重。

&ep;&ep;戚家在这里百年有余,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参与边城管理之事,只有两次意外,都是位于中部的瓦剌一支,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,竟然穿过女真族地盘,来偷袭巨鹿城。

&ep;&ep;而边将因为猝不及防,被偷袭而死,巨鹿城将士一时群龙无首。

&ep;&ep;戚家人临危受命,带领剩下的将士重创这支瓦剌军,在朝廷新任命的将军到来之前,还带着人打回去,偷袭了他们的老巢。

&ep;&ep;等到新的边将赶到,战争已经结束了,戚家人又缩回去种田了。

&ep;&ep;远在京城的皇帝接到消息后,好气又好笑,同时忍不住对戚家的能力和固执头疼。

&ep;&ep;有这么厉害的军事天赋,何必缩在家里不出山呢,岂不浪费?

&ep;&ep;可无论他派谁去劝说,戚家永远不搭理。

&ep;&ep;不搭理就不搭理吧,皇帝嘉奖一番,只能撩开手。

&ep;&ep;不过出于对戚家的信任,皇帝还送了一块金牌过去,让他们危急关头,可随时接管东北边防。

&ep;&ep;后来几任皇帝,也都不曾收回,还追加了圣旨,表示老祖宗的旨意,我们是认的,所以你戚家可要守好这东北。

&ep;&ep;事实上,戚家的赫赫威名,在北边草原民族和女真族,都是闻风丧胆的存在。

&ep;&ep;尤其是女真,那十年实在是辛苦了,被戚将军撵着跑,都快形成基因记忆了。

&ep;&ep;这些年有戚家在,他们就是想联合起来搞事,最后考虑到戚家,还是悻悻算了。

&ep;&ep;戚家虽然种田了,可不代表他们养老了,每年戚家子弟都要出去跑马打猎,甚至时常去各个女真部落,那勇猛的雄姿,百发百中的箭术,以及横扫一大片的枪法,永远是他们的噩梦。

&ep;&ep;因为戚家这骚操作,女真部落非常识相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不再壮大,而是分家。

&ep;&ep;且他们各个给戚家面子,要是部落与部落之间,有了仇怨,也会来找戚家人调停。

&ep;&ep;就这么的,现在的女真部落比前朝时要好得多,虽然依旧要被分化,却少了许多纷争。

&ep;&ep;这也是为什么,粮商在这里设立粮庄,会如此容易的缘故。

&ep;&ep;要是常年争斗不休,还真不适合耕种。

&ep;&ep;粮商会一来,就去找了戚家拜码头,一是敬重戚将军和戚家人的意思,二也是找他们合作。

&ep;&ep;别误会,自然不是和戚家人一起圈地种粮,而是直接告知他们,粮商会要干什么,计划如何,等于是把一整套计划送给了人家,然后各干各的。

&ep;&ep;如果戚家人愿意,可以跟着干,反正粮商会不可能把这么大一片平原占为己有,等到粮商会建好,其他人见有利可图,也会来分一杯羹。

&ep;&ep;与其便宜了别人,那何不选戚家?

&ep;&ep;且这番戚家如果承了粮商会的情,自然会和女真各部落打好招呼,让他们不许为难。

&ep;&ep;果然,粮商会在东北的发展非常顺利,其中有多少是戚家人出了力的,不言而喻。

&ep;&ep;苏叶来东北的第一件事,不是去自己庄子上察看,而是去戚将军的祠堂,去祭拜这位战功赫赫,又忠君爱国的将军。

&ep;&ep;这祠堂就建在巨鹿城外最高的一座山顶,祠堂门口朝北,俯瞰北方的女真族,意图很明显了。

&ep;&ep;马亓山地势雄伟,山坡陡峻,山脊狭窄,山石狰狞,几乎没有开发过,只有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通向上面。

&ep;&ep;要不是特意找了人当向导,苏叶甚至不能发现,这里还有一条小路。

&ep;&ep;马车停在山脚下,寒风冷冽,一掀开帘子,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