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外面有人来报:“大人,前去剿灭反贼的部队回来了!”

&ep;&ep;林如海出去一看,领头的就是那日护卫义忠王的白脸小将。

&ep;&ep;作者有话说:

&ep;&ep;三次元有事,后面只能一日更三千字啦~

&ep;&ep;林爹:继续*#*~%!!!说好的躺平呢!累死劳资啦!!!!你试试,这是人干的事吗?!

&ep;&ep;??104?第一百零四章、

&ep;&ep;◎又回姑苏◎

&ep;&ep;第一百零四章、“又回姑苏”

&ep;&ep;小将和霍去病一个姓氏,下面管着一百号兵,这回拔营,他最积极,凡有战事,冲锋在前,十分勇武。

&ep;&ep;霍小将道:“两位大人,下官幸不辱命,缴获私藏甲胄一百三十六套,长刀二百把,长.枪九十八杆、弩机五十架,诛杀反贼八十九人,俘虏反贼二百零一人。”

&ep;&ep;果然爽快,林如海也拿出一点武官该有的气势,“好!本官记你一大功,此次剿匪有功者如实上报。至于其余俘虏收监,本官八百里加急请示圣上,再做定夺。”

&ep;&ep;“下官领命!”

&ep;&ep;众将士齐齐答道。

&ep;&ep;林如海的折子八百里加急,不出两日就飞进京城,皇帝阅过,很看不上林如海优柔寡断的样子,祖上还曾与先祖皇帝征战天下,怎么林如海连个人都不敢杀。

&ep;&ep;军令如山,军法处置,该砍头时就砍头。

&ep;&ep;老皇帝忍不住抱怨:“林大人怎么回事,那等反贼,当场诛杀以示天威,何必……”

&ep;&ep;忽而他想到了一点,把折子随手一放,对太子道:“罢了,他是文臣,难为打打杀杀的,朝廷既是占他家祖产,内务府那边,皇家在江南的产业,找补给他。”

&ep;&ep;先前他们让林如海去,不就是看中他掀不起风浪?

&ep;&ep;难得,义忠王竟然还晓得要上折子请皇帝示下,老皇帝对兄弟的示弱十分安心,又说:“对了,派太医去,给朕的兄弟看诊。”

&ep;&ep;被遗忘在角落的兵部尚书试探着问:“圣上,江南……江南的赵大人?”

&ep;&ep;江南的赵大人早就暴毙,他的好儿子和京城权贵勾结,想要找个自己人上位。不然自己偷偷从西洋运过来的几大船宝贝,如何神不知鬼不觉,换成自家库房里的银两?

&ep;&ep;圣上白了一眼,轻飘飘道:“主谋诛杀,余者流刑三千里。”

&ep;&ep;……

&ep;&ep;林如海折子送出第二日,见义忠王仍没有动作,好心提醒:“王爷,下官有事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&ep;&ep;义忠王反问:“大人开口,岂有不讲之理,何事?”

&ep;&ep;算了,皇帝脚下全是坑,这位王爷恣肆惯了,提醒他,若是他要踩坑里,也是他的选择,林如海道:

&ep;&ep;“下官以为,大人此刻最好加急一封,告知圣上,大人受伤只是与我等的计策,请圣上勿要挂念。圣上与王爷,兄弟情深,听闻王爷受伤,肯定会派太医,快马加鞭,为您疗伤。”

&ep;&ep;皇帝陛下让人来疗伤是假,试探是真。

&ep;&ep;义忠王没了声息,转头就回大帐,开始给京中写信。

&ep;&ep;义忠王言辞恳切,看得皇帝陛下十分感动,这时候就知道兄弟情深,老皇帝欣慰极了,还是亲兄弟靠得住:“我这弟弟果然懂事了,有几分聪明。”

&ep;&ep;太子还没想好怎么恭维,皇帝身边大掌事公公迈着碎步弯腰低头快步进来:“圣上,太后娘娘……”

&ep;&ep;皇帝连忙问:“母后怎么了?”

&ep;&ep;公公答道:“太后娘娘知道了,义忠王受伤之事。”

&ep;&ep;老皇帝把信往案头一拍:“谁没管住嘴!”

&ep;&ep;太后娘娘年事已高,经不住惊吓。

&ep;&ep;皇帝越老,越喜欢做点对名声上好的事,老皇帝巴巴孝子模样,赶紧去寿安宫请安。

&ep;&ep;太子更要做孝子模样,亦步亦趋紧跟着皇帝往寿安宫安抚祖母。

&ep;&ep;老皇帝一进去,都忙不赢跪,赶紧把义忠王的信给太后看。

&ep;&ep;“母亲、母亲稍安,弟弟无妨,受伤之事只是他疑兵之计,他怕朕担忧,加急送来信件,还请母亲过目。”

&ep;&ep;太后老眼昏花看不清,就算信上说是计谋,但她的小儿子还是受伤了。

&ep;&ep;太后拉着皇帝的手,硬的招数用过,马上换成软的,看着可怜:“我老了,只希望儿孙没病没灾,京城里多少王爷、郡王,下次不许让他去!”

&ep;&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