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刚刚才吃了瘪,义忠王没好气道:“你当你爹是大罗金仙,就算是大罗金仙,也未必知晓每个小啰啰的动向。”

&ep;&ep;世子知道父亲的脾性,懒得与他理论,抬腿就要走。

&ep;&ep;义忠王又道:“回来!”

&ep;&ep;说罢指了指跟前,世子殿下走过去。

&ep;&ep;义忠王说话间带了几分苦口婆心的架势,显得比往常郑重:

&ep;&ep;“现在北面做主的是她们的叔父,若是真心疼爱她们,会把她们姐妹送这么远?”

&ep;&ep;“纵使那些人回去告状,也翻不出风浪。”

&ep;&ep;世子在一旁听着,当下翻不出风浪,岂知将来如何。

&ep;&ep;只是那些人像不像翻出风浪罢了。

&ep;&ep;义忠王又道:“你爹我和他们打过一些交道,如果北边的人动了念头,无事也会弄出事来,你以为每个女子都是褒姒或者妲己,惹出一番纷乱,兴许在那些人眼中,和死了家畜没有分别。”

&ep;&ep;义忠王的眸子里渗出寒意:“安义伯这么做,是向你伯父的投名状。”

&ep;&ep;义忠王想到自己以前被夺走的一对孪生宫女,想起第二任王妃。

&ep;&ep;当天子的人,最不需要的就是光明磊落,厚颜无耻,心机深沉。

&ep;&ep;这位被架起来的太上皇,他的好皇兄,更要加上睚眦必报,皇权之下,没有兄友弟恭,更不见父子亲情。

&ep;&ep;只可惜,皇兄他老了。

&ep;&ep;义忠王冷哼一声:“呵,自不量力。”

&ep;&ep;随即歪在塌上,叮嘱儿子:“往后天冷了,你少往外面去,染了风寒父亲心疼。”

&ep;&ep;多事之秋,他不好将儿子送走,那就让他少出门惹事。

&ep;&ep;阿希达公主的侍从没有被送回去,宫里担心另一位阿勒米没人照管,将那些侍从送到了阿勒米身边。

&ep;&ep;阿勒米比姐姐幸运,她嫁的人家虽不喜欢自己,但谈不上虐待,她来到京城,本来就不喜出门去,那些夫人姑娘都会笑她。

&ep;&ep;刚好婆婆和丈夫也不想她出去丢脸,只要她不惹事,必然少不得她的吃穿,因为阿希达之死,宫里特意叮嘱,阿勒米的用度还比之前更好了。

&ep;&ep;黛玉从外面回来,心情似乎回转过来,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书册之中。

&ep;&ep;事情总要一件又一件的办,黛玉虽然心头依旧不安,但往前走一步,总比每日伤春悲秋,守在后院中悲戚嗟要有用。

&ep;&ep;若是阿希达有个求告的地方,兴许能博得一线生机。

&ep;&ep;黛玉先前在外就有几分名声,当下印出的游记,并不在市面出售,只在几处文馆免费赠送,当天一早就被抢空。

&ep;&ep;至于朱谦、苏哲、荣国府等相熟人家,都送了一份。

&ep;&ep;只到第二日宫中散朝,才从殿内出来,朱谦就拉着林如海:“玉儿的游记,多有柳州八记的遗风啊!”

&ep;&ep;苏哲也道:“定然费了一番心思,好文,好文!”

&ep;&ep;当下朝中也有不少大臣赶个新鲜,好些人家都抢到了黛玉的游记。

&ep;&ep;原先只是想看看林大人家那位宝贝千金又在玩什么花样,甚至有几家大人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思。

&ep;&ep;结果一看,免费的册页,印刷精致,配图考究,文辞清雅灵秀,在当下能看到的游记中实为上乘。

&ep;&ep;都围上来向林如海夸赞黛玉,有些真心欣赏黛玉文采,亦有不少为了在林如海跟前讨个巧宗,留个好印象。

&ep;&ep;贾母带着水晶叆叇,看了一回册页上配的插图,又让宝玉坐在身边,挑一篇让宝玉念给自己听。

&ep;&ep;老太太虽不太通辞赋,但是会听,会欣赏,不住夸赞:

&ep;&ep;“好,玉儿写的好,比那些唱戏的唱词还好,画也好,若有大幅的画,我定然装裱之后挂在屋子里!”

&ep;&ep;宝玉听贾母如此说,赶紧出主意:“老祖宗,请外面的画画的先生描成大幅,装裱起来,岂不是有了?”

&ep;&ep;贾兰、贾桂、贾政、贾赦都在,王夫人心底暗自嘀咕,为着一个表姑娘写的册子,一家子真是齐整。

&ep;&ep;贾桂觉着贾宝玉的提议简直多此一举,于是仰着头:“二叔,依我看,还不如直接问林家姑姑,让她画几幅画,岂不妙哉?不必舍近求远。”

&ep;&ep;宝玉好脾气不生气,赞同道:“是,林妹妹最有孝心,知道画给老太太,肯定乐意。”

&ep;&ep;贾政画风一转,问贾珠:“珠儿,你觉得你林妹妹的文章如何?”

&ep;&ep;贾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